发表时间:2019-03-10阅读次数:6031作者:刘剑利来源:
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8年质量年度报告
(2019年1月)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95年,占地83090平方米(124.6亩),总建筑面积为86536余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52亿元,其中实训设备总值4930.2万元。200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通过“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2016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中职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名牌学校”,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学生情况
2018年学校招生785人,在校生2415人,毕业生421人,学生结构合理,巩固率98.2%,学生巩固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社会培训3700人次。
(三)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在编教职工213人,一线在职教职工210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51人,生师比为19:1。其中专业教师81人,占专任教师的57%;文化课教师60人,占专任教师的43%。双师型教师60名,占专任教师的40.5%;兼职教师12名,占专任教师的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0人,占专任教师的9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的3.5%;高级职称24人,占专任教师的18.8%。
(四)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3663台(套)、教学实习设备总值达903.96万元,生均教学实习设备0.37万元;实训实习工位数1207个,生均0.5个。纸质图书17.4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5.77册,较上一年度人均增加8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体师生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
学校重视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工作,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抓好两操一课,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在2018年组织的应届学生毕业考试中,文化课合格率98.7%、专业技能合格率99.3%,体质测评合格率100%,毕业率100%。
(二)在校体验
学校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及时征集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等,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环境、业余生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各项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已呈常态化,对工作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安置,对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学生免费回校培训,受到全体毕业生一致好评,毕业生满意度在98%以上。
(三)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顺利完成学业,所有学生均享受免学费政策,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给予助学金补贴。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公平、公正地做好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为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审核完善了277名“建档立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按国家规定实施资助,使经济困难学生得以安心学习。
(四)就业质量
2018年毕业学生数量为421人,初次就业人数(含升入高等院校人数)为412人,初次就业率为98.86%,较上年度增加2.08%;对口就业人数为194人,对口就业率为95%,较上一年度增加2.35%。学校每年都根据社会需求对所开设专业与招生人数进行相应调整;个别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或不适合从事原工种,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予以适当安排。学生初次就业起薪平均2000元,一年实习期满后能达到2800元以上,大部分企业实习学生享受五险政策。
(五)职业发展
1.学习能力。我校不断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求知、做事和发展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岗位适应能力。我校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场景式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以第二课堂和校外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岗位迁移能力。我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分年级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心理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学生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心理到技能提高了岗位迁移能力。
4.创新创业能力。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王启英同学2018年参加我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开展了蔬菜大棚种植,占地100亩,大棚10个种植蔬菜等,年收入20万元。宋怀远同学2018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毕业后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搞奶牛养殖,现奶牛存栏50头,获得理想收益。2018年李立东参加残疾人焊接技能培训,现开办了一家小型焊接加工门市,月收入3000余元,实现自力更生。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所开设专业予以及时调整,停止畜牧兽医专业的招生,增加了汽修、航空高乘服务2个专业。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制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各专业均进行了大量的企业走访,认真编写了《市场调研报告》。并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学校公共基础课。学校开设有数学、语文、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公共艺术课等公共基础课,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设置。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8类12专业
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
代码
开办
时间
教师
学生数
实训设备
(万元)
等级
1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
2005年
5
102
96.4
规范
2
焊接技术应用
052200
2004年
42
441.35
示范
3
机械制造技术
051100
6
155
1151.14
4
汽车运用与维修
082500
2016年
116
98
现代农艺
010200
1996年
10
64
96.3
护理
100100
2010年
332
7.2
7
会计
120200
183
38.2
8
航空服务
082300
55
40
9
计算机应用
090100
15
562
206.4
学前教育
160100
1985年
245
31.65
11
建筑工程施工
040100
1994年
76
12
酒店服务与管理
130100
50
65.1
课程设置服从专业课教学要求。经常邀请专家委员会成员来校,进行教学指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4本。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摸索课程体系改革的新做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努力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先后与江苏台达电子集团、上海畅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华成集团、优德精密科技、圣佳和轧辊、德恒重工、鑫鹏大酒店、众昊酒店、溢泉湖度假村、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河北裕隆煤化有限公司、漳河生态园、禾下土农业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培养学生2000余人。
5.信息化教学。学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已拥有多媒体教室50个,计算机机房6个,学生用计算机460台,平均5.5个学生一台,教职工用计算机208台,平均1人一台。校园网已达100M,全校开通互动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学信息发布、文件传递提供了支撑,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
6.实训基地。2018年,学校完善了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护理、会计、航空服务、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酒店服务与管理等12个校内实训中心。学校与德恒重型机械、华纳冶金机械、御景楼、嵩景楼、天强农化、滏阳花木公司、北方汽修、北京创世国投等30多个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7.教学资源建设。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资源设施的升级建设,2018年,新购置学生电钢琴30台,安装8套多媒体教室系统,购置图书1万余册,新增机房1个(计算机台数61台),电子阅览室2个(计算机台数102台),教师机66台,笔记本电脑3台,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系统服务。
8.技能竞赛。学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的开展,每年均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并积极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2018年,在河北省教师礼仪技能大赛中,赵林雨、王玲玲、郑子晴同学分别获得个人三等奖、优秀奖。 邢伟伟、张晓莹获得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
9.教材选用。学校各类教材大部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小部分采用学校自行编写的校本教材。
(三)教师培养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利用暑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富有潜力的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2018年国家级培训8人次,省级培训15人次,市级培训20人次。2018年度培训费用达8万元。
(四)规范管理情况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职教形象。本年度开展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提升管理”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写心得体会、督导检查,号召全体教职工树立大局意识、效能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奉献意识、节俭意识、自律意识。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结束之后,学校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起点。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规范、公正、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分为科室工作考评办法、教师工作考评办法和外聘教师管理规定等。
(1)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3)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完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4)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动态调整机制。
(5)引入教学诊断机制,全面开展教学改进工作。
(6)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学生管理,创建文明校园。学校实行学校、各部、各年级、值周班、学生会、宿管科等立体式的管理框架,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及各种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校园安全和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力度,力求在严、细、实上下工夫。
(2)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进步,提高教育效果。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4)全方位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4.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后勤保障。学校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学校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支出使用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教学设施、实训设备采购全部按规定公开招标,程序规范。学校内部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年年终都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财务收支预算。学校出台了《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公物管理暂行规定》、《食堂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后勤工作人员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眼口勤、心善思、手脚快”的工作状态,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消除隐患,更好的满足全体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完美服务。
5.加强教科研管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制定了教师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课件、教案、论文评比及课题研究工作,10名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
6.加强安全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一失万无”的态度对待安全教育,以“万无一失”的标准完善工作措施,利用特色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引领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做严做实。
(1)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2)构建安全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3)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师生人身安全。
(4)加强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设有校务委员会,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凡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大会研究通过。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以“崇德尚能,学以致用”为校训,努力培育“德能兼修、严爱共济”的良好校风。坚持“文化引领,德育先行”的思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细化传统道德教育,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良好氛围。今年因德育工作做的非常好,被评为“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加强德育工作,全程关爱学生。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认真严格执行德育教学大纲,完善课程体系,开全开齐德育课,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集体签名宣誓、社会实践、国学经典诵、读书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团队精神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还大力开展以全程关爱学生和精准帮扶为目标的“手牵手帮扶”活动,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关爱的德育工作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坚持文化引领,建设文明校园。学校努力打造以“守纪、文明”为主题的核心文化,广泛开展“诚实守纪、文明做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学校抓好校园文化、走廊文化、车间文化、餐厅文化以及校园网、校园广播站的建设,实施无缝隙文化熏陶。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多渠道的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书画展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动手创新能力。
3.重视素养教育,展现文明风采。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展示学校学生的文明风采,开展了“文明就餐公约”签名、国学经典天天读、《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书写比赛,校园勤学之星、助人之星选、文明之星、礼仪之星评选等活动,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学生的向心力。
4.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学校本着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宗旨,组建了志愿服务社、手工社、书画社等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特长。
5.发挥团员作用,筑牢基层阵地。学校团委不断加强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发挥团员模范作用,通过不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6.完善学生组织,推行自我管理。学校于1996年组建了学生会组织,此后不断完善学生会制度、思想、作风等各方面建设,重视学生会的换届、招新、干部培训等工作。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服务同学的能力,要求他们做遵纪守法和学习上的模范,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管理和各项活动的举办作出应有贡献。
(六)党建工作
学校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每年举行一次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选出模范党员和优秀党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发展党员,并做好党员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按上级规定按月足额收取党员党费,详细记录了《党费收交账》和《收缴党费报告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成立行业企业参加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对接各大园区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与3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师资、实训设备共享,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有序开展顶岗实习、就业上岗,签订劳动合同。学校先后与江苏永钢集团、上海畅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华成集团、优德精密科技、圣佳和轧辊、德恒重工、鑫鹏大酒店、众昊酒店、溢泉湖度假村、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河北裕隆煤化有限公司、漳河生态园、禾下土农业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培养学生2000余人。
学校在原有校内实训室10个的基础上,新建实训室2个:汽修实训室、航空高铁实训室。还有30余家校企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门为我校师生设置实训岗位,制定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实行“一生一师”制,把专业教师和学生分配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锻炼学习。
(二)学生实习情况
1.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为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学校注重利用网站、微信平台,宣传国家各种法律法规,发送各种职场知识,让学生平时了解实习就业各方面知识。学校高度重视实习就业管理工作,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延伸到企业,为学生和企业服务。就业办处经常联系班主任、学生家庭、就业单位,对就业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管理模式,把学校对学生管理方法和经验带到企业,配合企业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渡过困难的适应期,使学生尽可能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控制实习期间的流失率,对学校声誉、学生岗位成才、企业稳定生产都有很大益处。
2.搞好市场调查,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坚持"与市场同步",遵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立足市场,掌握最新的就业动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力度,构建并完善“招生—就业—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格局。学校先后对省、市、区60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企业调研,既了解了社会用工信息、获取了企业用人订单,又宣传了学校,使就业安置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做到了学生在外工作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学生质量单位放心,真正提高了学校声誉,打通了“出口”,拓宽了“入口”,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与企业沟通协作,提升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学校重视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强调实习就业指导要服务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企业需求,强调打造学校毕业生的精品发展思路。在学生实习稳定后,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协作,重点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包括“召回培训”和“成才帮助”,即将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学生召回重新培训,将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加以指导,以学校的力量协助他在企业中得到提升,这样在就业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员工品牌,也为学校在招生市场中留下好的口碑,体现了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办学理念。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是邯郸职业教育集团和京保石邯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108年加入11个职教集团:磁县临漳峰峰职教集团、河北省中职国际交流集团、河北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职教集团、河北省软件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河北省财经职教集团、河北旅游职教集团、河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河北卫生职教集团、河北省土木建筑职教集团、河北省运动健康职教集团。学校积极参与各职教集团的活动,发挥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应,与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采取了产校结合的办学方式,实现了招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已连续多年供不应求。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毕业生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都在98%以上。
(二)社会服务
本年度学校共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残疾人培训、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3700人次。
(三)对口支援
1、学校积极参与县委区政府组织的“春雨行动”暨“一帮一”工作,对磁县贾璧乡四家贫困户进行对口帮扶,累计送去慰问金3000元。
2、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校利用资源优势,在农闲时间对共建村庄农村剩余劳动力免费进行退耕还林、电气焊、汽车修理、数控加工等技能培训,并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网络平台优先推荐就业。
3、为使部分贫困家庭早日脱贫,本着“培养一个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脱贫一个家庭”的原则,为共建村庄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免除一切费用,优先安置就业。
4、为共建村庄捐赠部分图书,帮助两村早日建成农家书屋。
5、针对无劳动能力的两户村民的具体情况,适当时机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政府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拨款制度,2018年度拨款48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555万元、省财政64万元、县财政170万元。在基本建设、教育设施、实训设备等项目投入资金280万元。
(二)政策措施
县委政府充分落实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在经费拨付、专业调整、土地使用、设备购置、教师编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把建设省市特色职业学校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并出台了职业学校招生、就业等利好政策,建立了招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将职业教育督导纳入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
七、特色创新
(一)专业相融,一专多能
“专业相融,一专多能”是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对毕业生、家长和用人企业的广泛调研,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各不同专业之间的专业相融,如机械专业室开展数控车工与数控铣工的融合,钳工与焊工的融合。教务处根据每个专业室的专业特点,统筹安排培训时间。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耐心讲解,悉心指导,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专业相融、一专多能”这一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好第一专业的同时,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新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对自身素质进行了补充。下一步,我校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培养“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使每位学生在职校三年的有限学习时间内都能掌握一门专长又熟悉其他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就好业、上好学增加砝码,受益终生。
(二)全程关爱,精准帮扶
2018年,学校继续开展“手牵手帮扶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全员参与、全程关爱的德育工作模式,对全校教职工和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结组。每位教职工帮扶5至6名学生,建立手牵手帮扶卡,如实记录家访、与学生谈心、关爱助学等工作内容,做到精准帮扶。活动中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关爱,做到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关注、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全程关爱行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铸就优秀品质,做到自省自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好功课、学好本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学生良性发展,做到阳光向上、明礼诚信、有志担当、甘于奉献。这是是全员德育模式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已全面建成,但由于教师年龄结构原因,对相关设备、软件利用率偏低。学校一方面将安排专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将结合评优评模,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考评机制,扩大设备利用率,让数字化校园发挥更大作用。
(二)技能大赛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学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参与人数少,获奖级别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加强教师和学生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并努力提高获奖级别。
(三)品牌专业建设尚显薄弱
尽管学校已拥有五个省级示范性专业,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国家供给侧改革调整的影响,有的专业未能及时调整,还需建设新的示范性专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骨干专业建设力度,争取早日将数控技术应用、会计、学前教育三个专业打造成省级示范专业。
(四)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学校教师总数充足,但专业教师匮乏,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较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政府申请,与有关部门协调,用好用足政策,补充专业教师人员,调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满足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