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邯郸教育局! 今天是: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您目前的位置:365bet娱乐场>校长之窗>正文

        邱县特教学校校长董俊平

        董俊平,女,邱县特教学校校长,曾荣获全国“巾帼五一奖章”、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12年荣登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榜”,2014年被市教育局授予“焦裕禄式校长”荣誉称号。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董俊平已度过了30个春秋,从事特教工作也有20多个年头了。回首这些年来的经历,在聋哑教学这个无声的世界里,她应该说是“默默无闻”,听不到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但是,能为这些折翼天使铺就一条成长路,靠的是一片赤诚之心。从韶华青春到两鬓染霜,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和付出,她却觉得无比的充实和幸福。240多个盲障聋哑孩子,从学习洗脸刷牙起步,到掌握一技之长立足社会……

        董俊平原来也是一名普教老师,有一次,一个残疾儿童街头乞讨的情景深深触动了她。从此,萌发了要为这样特殊的孩子做些事儿的念头。1991年,她在全县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省里举办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学成回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划成立特教班。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找教室、借桌凳,忙得不亦乐乎。教室终于有了,但学生并不好招。于是,董俊平就走村串巷摸情况,到有残疾儿童的家庭,一家一户地磨破嘴皮做工作。

        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学后,6个不同年龄、残疾不一的特殊孩子聚在了一起。6个可爱精灵围着她,6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她,沉重的责任感在心头油然而生,使她心中育残成才的信念更加坚定。“无论如何,我要想尽办法教好这些孩子!”董俊平心底暗暗下定决心。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发展,她逐一分析孩子状况,阅读相关教学资料,寻找合适教学策略。她发现年龄较小的孩子,学习有声语言迫在眉睫。即使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必须学习口语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于是她决定采用口语和手语并用的双语教学方式,分层分组教学。为此,她还专门自费到外地聋儿语言训练基地学习语训知识。回来,她就对着镜子观察每个发音的口形、舌位,寻找发音的技巧,再去教孩子们学说话。每堂课下来都是口干舌燥,每天下来都是两腮酸痛。她想用不停的忙碌和加倍的爱,来补偿老天对这些孩子的不公。

        1997年,上级委派她到县城筹办特教班。开始在新马头镇中学借了两间教室,把邱县第一个特教班成立起来。孰知好景不长。1998年,新马头镇中学由于扩招,收回了借用的教室,特教班面临着无处容身的尴尬境地,十八个刚从街上拉回来的孩子只能无奈地又放了回去。

        想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心里就特别难受。在征得丈夫同意后,董俊平决定把县城家里仅有的两间房子腾出一间来做教室。于是,她的家成了“学校”,学生成了她的家庭成员。

        十几个人临时组建的大家庭,靠着她和丈夫微薄的工资维持着,她从来没有向孩子们收取过一分钱。几名离家较远的学生,中午不能回去,需要在校吃饭,她就连上课带做饭全包了。到了夏季,她把卧室和沙发腾出来,让孩子们休息,一会儿给这个扇扇子、给那个赶蝇子,一会儿给这个洗洗衣服、给那个缝缝裤子。就这样,坚持了四年多。直到20038月,县政府协调了校舍,成立了东部县第一所特教学校,孩子们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校。

        跟着她的这些残疾孩子,许多生活还不能自理。一些特别小的,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不会。这些孩子教起来也特别麻烦。教会正常小便要4个月,教会孩子大便后擦屁股要11个月,教会孩子刷牙要3个月……哪怕是正常孩子很正常的一些能力,对于他们来说,都要在一千次以上时才能产生奇迹。董俊平没有因嫌脏嫌累而失去耐心,因为在学生的心里,她就是他们的妈妈;在她心里,他们就是她的亲生孩子。

        一个名叫赵建越的6岁小朋友,晚上睡觉时不让脱衣服,她就等他睡着后再脱,早晨再要帮他穿上,天天如此。他每天都尿床,被褥夏天晒,冬天暖,过不了几天就味得要命,她还要经常给他拆洗被褥。

        聋哑学生乔乔因与家人闹矛盾,离家出走。走到离县城十多公里的地方迷了路,晚上又累又饿,走进一所学校后,乔乔便在纸上写下了“邱县特殊教育学校、董校长”的字样,那所学校的负责人电话通知了她。她赶到那里时,看到周围围了一大圈人。执拗的乔乔任凭谁劝都一动不动,趴在地上只是哭。董俊平走上去,轻轻地抚摸了几下她的头,小乔乔一看是她,就像见到亲人一般,站起来一下子扑到了她的怀里。

        在和残疾孩子的接触中,董俊平发现,一些聋哑少年虽然听说能力受损,却意外地使他们的视觉能力变得敏锐。譬如乔乔,很擅长画画,在服装搭配设计上也有独到的眼光,以后就可以往艺术、设计方面发展。在注重开发孩子潜质的同时,她努力为他们拓宽就业平台,积极负责联系企业公司,签订合同,并定向追踪。2009年,她争取上级资金30万元,又与县职教中心、白沟箱包厂等合作,建成了职业教育实习基地,形成了集“康复—培训—就业”于一体的特教新模式。

        几年下来,有30多名学生在工厂找到了工作,天津的一家工厂还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用工关系。聋哑儿赵立阔已经在天津一家生产标准件的福利工厂工作,成了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以上,残疾人崔保起在一家方便面厂不仅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还带两名学徒,每个月固定收入2600元,如果有订单,还有抽成奖金……

        如今的邱县特教学校,新建了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和食堂,配备了8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无论是硬件设施、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模式、管理水平,都在邯郸东部县首屈一指。凡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全部脱了盲,会用口语、手语交流,并且都学有一技之长。尤其让董俊平感到自豪的是,2008年,有3名学生入选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让世界看到了他们不凡的身影。

        没有广告,没有宣传,曲周、馆陶、威县、临西等邻县的残疾学生在家长陪同下,纷纷慕名而来。一个远道赶来的母亲含泪拉着董俊平的手说,“大姐,她就是奔您来的。孩子交给你,她放心!”

        “孩子交给你,我放心!”任何耀眼的荣誉都比不过这句朴实的话语。这,恰恰也是董俊平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