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邯郸教育局! 今天是: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您目前的位置:365bet娱乐场>重要文件>正文

        邯郸市教育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教体局、市直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河北省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加快推进邯郸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智慧校园建设关系着学校师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和生活,是未来校园的蓝图,也是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宗旨,以学校教育工作者智慧为核心,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打造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智慧环境,形成学校和师生的精准“画像”,为学校特色发展和师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全市要在已建成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21年建设50所,今后逐年递增,到“十四五”末,35%的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建成智慧校园,每个县(市、区)、每个学段都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智慧校园,引领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建设原则

        1.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以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问题为突破,从应用需求出发,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主流业务、主要环节的常态化应用,支持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

        2.互联互通。利用前期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保护己有投资,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类软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建共享。

        3.适度超前。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对校园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等进行一定的前瞻性设计和应用;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某些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绿色、安全的智慧校园。

        4.持续推进。按照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坚持不懈的推进学校发展,不断深化、完善、提升建设水平,打造全国一流智慧校园。

        三、主要任务

        (一)抓实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总揽。要依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学校未来五年到十年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对智慧校园建设怎么起步、布局、发展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制定完整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建设。顶层设计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开放性、适用性、最优化、全员参与、适时修改、经济效益、智慧性,融入学校的办学目标、特色、教育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等各个环节。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智慧校园。

        (二)抓实基础建设。

        一是配齐基础硬件设备。班级教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100%,教师配有台式机、便携式或平板式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1,生机比小学不低于10:1、初中不低于8:1、高中不低于6:1。建有能满足学校使用的安防设备、智能卡设备、创客室、计算机教室、视频会议室、师训室及各类专业教室,学校公共空间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二是宽带专线到校。实现光纤到校,多网融合,内网、外网、有线、无线全覆盖,班均带宽达到10兆以上,基础网络达到千兆到桌面。三是配齐网络安全设备。按照国家要求,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防病毒设备等网络安全设备,实行校园网络实名制、安全等级保护达到国家要求。四是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健全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好网络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教职工和学生个人隐私数据,减少和避免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危害。要实行师生分网原则,加强网络管理。要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升教育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三)抓实软件建设。

        一是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县域内、校内要建设统一的智慧教育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各类软件,打通原有软硬件壁垒,通过一个平台对学校的管理、教学、学习、评价、考核、服务等进行智慧化管理,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要使用人人通空间账号作为登录入口,实现一个平台、一个帐号、一个密码登录,方便师生使用,获取更多资源。二是树牢大数据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形成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和智慧评价体系。实现管理行为、服务行为、教学行为数据化,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思维碎片整理成可观测的数据,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要通过海量的过程数据,精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个性化倾向、思维特征、学习路径和学科素养发展状况,实现对每个个体的及时反馈。三是做强教学软件。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根本,做强、做细教学软件,为广大教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教学软件,解决教师工作的实际应用,提高教学效益。同时配备好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直录播系统,配备智能学科辅助工具、阅卷系统、探究实验管理软件、智慧课堂多媒体管理软件,满足后疫情时代的线上线下教学需求。

        (四)抓实应用管理。

        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是关键,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奖罚,推进各类软硬设施设备的使用。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交流活动和课题研究,培树应用典型。一是在教育教学上:建立学校信息化指导团队,普及教师备课、授课、教研、考试和学生学习等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好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等应用。二是在教育管理上: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普及教务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与设备管理等应用。开展好家校沟通与社会开放服务。三是在教育评价上:建立应用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普及教育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学校发展性评价等应用。

        (五)抓实队伍建设。

        一是抓思想。分层次、分对象开展好对学校校长、教师、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等四支队伍的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抓素养。加强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培训,使教师具备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学科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开展创客教育,使学生具备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是抓重点。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作为工作重点,培养“种子”教师,打造一批专家型师资队伍,带动和影响全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使每位教师都能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打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智慧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家团队,精心组织、指导幼教、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学校要落实智慧校园建设的主体责任,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由一把手亲自负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下设专职机构或处室负责的推进实施机制,实现在思想、机制、人员上的有机融合,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智慧校园建设支持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明确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和一定比例的教育附加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宽带接入、资源建设、推进应用、人员培训和设备日常运维等。要健全不同类别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实现多元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三)明确工作目标。

        市教育局在《邯郸市信息化示范学校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完善了《邯郸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标准》),明确了工作目标,并将智慧校园建设列入每年对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制定本区域(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工作方案,每年明确4所重点创建学校,加强政策及资金支持,加强过程性督导,列入对学校的考核指标,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智慧校园。市直学校要根据本校发展需求,做好整体规划,制定本校本年度智慧校园建设的工作方案,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智慧校园建设。

        (四)严格验收程序。

        市教育局按照“建设一所、验收一所、评估一所”的原则开展评估验收工作。

        1.申报程序。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务必于3月底前,将2021年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含每季度工作计划)发至指定邮箱。申报创建智慧校园的学校可随时根据《建设标准》进行自评,自评分达到80分以上后填写《邯郸市智慧校园申报书》(附件2)向各县(市、区)教育局申报;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建设标准》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向市教育局申报。市直学校直接向市教育局申报。

        2.评审命名。市教育局将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分批次对申报学校采取审阅档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评审验收,评审验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走过场、搞平均,经评审专家组验收合格,市教育局审定后予以命名。

        3.年审机制。市教育局每年在验收新建智慧校园的同时,将对已命名的智慧校园实验校进行复审,凡没有提升,且低于验收标准的智慧校园进行黄牌警告,三个月内未整改的,取消智慧校园命名。

        (五)加强宣传推广。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注重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学校的先进经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励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智慧校园的建设当中。市教育局将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学校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等方面的优秀案例,并向省和国家推荐。

        联系人:张胜超 电话:6269851 

         箱:hdzhang2016@126.com

         

        附件1.邯郸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2.邯郸市智慧校园申报书

        邯郸市教育局  

                                   2021年3月23日


        附件1

        邯郸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建设标准

        分值

        (15分)

        组织

        保障

        1.建立以一把手校长负责(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管理和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

        2.有专职的电教处或信息中心等类似处室(此项实行一票否决制)。

        1

        制度保障

         

        1.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信息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有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1

        2.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应用服务管理制度、信息化设施日常使用登记制度、消防制度,信息网络安全制度等。

        2

        3.学校将信息化使用情况纳入目标考核间,建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督促和规范学校和教师的应用,实现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常态高效。

        2

         

        人员

        经费

        保障

        1.有满足信息技术课需要的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师按每8个班至少1人配备,管理人员每600生至少1人。

        1

        2.有保障信息化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工作量核算等专项办法。

        1

        3.建立落实经费投入和长效保障机制。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用于信息化建设。

        1

        培训保障

        1.校领导班子全员参加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培训。

        1

        2.有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和计划。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1

        3.信息技术教师和专业管理维护人员信息技术参加能力培训记录,持证上岗情况。

        1

        4.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举办的各类信息化培训记录及成果。

        1

         

         

         

         

         

         

         

         

         

         

         

         

         

        (35分)

         

         

         

         

         

         

         

         

         

         

         

         

         

         

         

         

        (35分)

         

         

         

         

         

         

         

         

         

         

         

         

        硬件

        环境

         

         

         

        1.在学校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信息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

        1

        2.教师配有台式机、便携式或平板式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1,生机比小学不低于10:1、初中不低于8:1、高中不低于6:1。

        2

        3.班级教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100%,接入互联网,满足网络教学需求,学校配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并能查询使用记录。

        2

        4.配备智能安防设备,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所属教育局视频监控联网,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校园安全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2

        5.利用校园智能设备,提供图书借阅、访客人员识别管理、测温系统、考勤管理、宿舍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应用服务。建设校级物联网管控系统,实现校内设备管控和数据统计、分析、上报。

        2

        6.建有面向学生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器人、创客教育、数字探究实验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开展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支持学生在创造中学习。

        2

        7.建有视频会议室、师训室、智慧图书馆和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直播和录播教室等实体空间。

        2

        8.提高各种专用教室及设备的使用率,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专用创客类教室10%,直播录播教室使用率应达20%以上,师训室和电子阅览室使用率应达30%以上,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使用率=使用总课时/班级数*学期教学总课时;应有使用记录,无记录视为未达到标准)。

        2

        软件环境

        1.建设或利用优质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建有统一的校园应用门户,师生以人人通空间账号登录学校平台或第三方应用系统。将教育教学管理、教室教学、学生学习、校园安全、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软件有机整合,软件之间达到互联互通。

        3

        2.配备PC端、移动端管理软件对学校的行政、人事、财务、设备、教务和课题等方面进行智慧化管理。

        2

        3.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形成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和智慧评价系统,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2

        4.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直录播设备,配备智能学科辅助工具、阅卷设备、探究实验管理软件、智慧课堂多媒体管理软件,满足后疫情时代的线上线下教学需求。

        2

        5.学校开通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个人空间,建设名师、家长等多种类型个人空间,以及区域、班级、社团等多种类型机构空间,创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云端学习环境。学生和教师人人通空间开通率为100%。

        2

        网络环境

        1.光纤到校,多网融合,内网、外网全覆盖,校园网有线和无线全覆盖,班均带宽10M以上,基础网络达到千兆到桌面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支持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能够支撑各类应用服务,满足高峰时刻大流量访问。

        2

        2.建立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好网络安全事件日常预防工作,制定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做好网络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完善数据安全、容灾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对于出现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等事故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3

        3.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防病毒设备、漏洞扫描设备和有害信息过滤设备,具有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实行校园网络实名制、安全等级保护达到国家要求、上网日志保存时间不少于六个月,学校如果有对互联网服务的网站或应用系统,应配备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并进行等级保护备案。

        2

        4.实行师生分网原则,有对学生机和学生专用网络管控的措施。加强学生上网行为管理与引导。

        1

        5.建有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系统,系统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更新及时,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

         

         

         

         

         

        (40分)

         

         

         

         

         

         

         

         

         

         

         

        (40分)

        教师应用

         

        1.备课应用:80%的任课教师具备网上备课,搜集、下载教学资料的能力,尤其是利用平台的资源中心、在线备课和人人通空间应用模块开展备课。

        2

        2.教学应用:所有任课教师能应用多种媒体组合辅助教学(30节/教师/学期);80%的教师具备在互动多媒体环境下授课的能力,如移动终端、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智能平板、3D打印教室、创客实验室、虚拟/增强现实实验室等;60% 的任课教师应具备运用网络环境教学开展创新模式教学的能力。

        3

        3.课后应用:学科教师具备网上交流、研讨的能力。80% 的任课教师利用市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和在线备课4次/教师/学期。

        2

        4.交流示范:有完善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标准开展了一系列讲课比赛活动。50%以上教师每学年讲授1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研讨课。

        2

        5.教师日常上课能够运用多媒体组合、网络资源和工具软件等信息技术的融合课占授课比例达到80%以上。

        2

        6.有专业教师负责开展机器人大赛、网络探究、创客教育和人工智能的课外活动,有获奖情况和作品展示。

        2

         

         

         

         

         

        学生应用

         

        1.课前:能够利用人人通空间和资源中心进行课前预习,具备网上搜索查询的学习能力。

        2

        2.课中:具备课堂上参加信息化技术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教学互动,开展创新型学习。

        2

        3.课后:能够利用平台和网络接收作业等信息,学会利用直播点播课堂、在线辅导等进行复习巩固,运用电子图书、资源中心和人人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2

        4.具备参加各级各类电子作品制作、机器人、创客和人工智能竞赛的能力。小学生不少于30名/校;中学生不少于20名/校。

        1

        5.有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典型课例,获得县级及以上的奖励或认可,在资源平台、资源库或上级媒体空间发表。

        2

        教育教学管理应用

        1.建有教务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学校选排课与调课、评教与评学、公文处理、学校公告通知活动发布、后勤服务等管理信息化。

        1

        2.建有基于大数据诊断分析教学系统,实施精准学习分析和教学干预,实现课堂教学结构重组;能在日常教学中累积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诊断,实现学生弱点精确诊断、教学内容精确优化。

        1

        3.建有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多元化、过程化、立体化、数据化评价,全面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

        1

        4.建有教师成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教师成长成果、培训、评教、课题等全数字化记录,教师成长数据可统计可管理。

        1

        5.利用人人通或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家校共育,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和社会开放服务。

        1

        资源应用

        1.建有学校资源平台,方便师生使用,提高优质资源流通率和使用率,建立校本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

        1

        2.校本资源丰富,包括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优质资源存量500G,且每年进行10%的更新或增添。

        2

        3.拥有多种网络题库资源,可在线组卷,供备课、教研和测试使用。

        2

        4.具有资源更新、审核、奖惩和管理的制度,能主动上传自制资源的教师比例80%,学校有资源应用展示活动。

        1

        5.通过平台汇聚国家、省、市、县区优质资源,有效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中优质资源,学生和教师人人通空间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2

        信息技术课

        1.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年级开齐,课时开足)开课率100%,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少于68学时,高中阶段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2

        2.计算机编程教育纳入信息技术课程。

        1

        3.利用信息技术考试系统对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每学期一次。

        2

         

         

        (10分)

         

         

         

        教学教育成果

        1.开展信息化校本研修活动,有市县级专家团队成员和种子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明显。

        2

        2.利用信息化手段,学校自有特色应用。

        1

        3.有5%以上的教师撰写论文及其他教育信息化成果在市级以上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获奖。

        2

        4.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比赛活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有获奖教师。

        2

        5.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技能或信息化竞赛并获奖,有体现学生整合学习成果的学生学习作品或专辑。

        1

        社会影响

        1.有通过鉴定并推广应用的教科研成果。

        0.5

        2.在国家、省、市各类会议上介绍、交流办学经验。

        0.5

        3.为各类教科研、工作会议提供现场、观摩(案例)课(1次/年)。                           

        0.5

        4.主持教师远程协作、校际研修活动(2次/每学期)。

        0.5

          


        附件2

        邯郸市智慧校园

             

        学校名称                                            

                               校长姓名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                                              

        邯郸市教育局制


           

        1.本表由邯郸市教育局统一制定,用于“邯郸市智慧校园”申报工作,填写者不得随意改动样式和内容。

        2.申报书的各项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填写,表述要明确、严谨、简洁。

        3.填写的内容除签名、盖章外,一律用电脑输入,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式3份。

                                                                                                             一、学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建校时间

         

        学校规模

         

        教师数量

         

        在校生数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二、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工作概述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向与目的,近两年来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服务和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情况)

         

         

         

         

         

         

         

         

         

         

         

         

         

         

         

         

                                                                                                             三、智慧校园中长期规划及保障措施

         

         

         

         

         

         

         

         

         

         

         

         

                                                                                                             四、智慧校园特色与成效

         

         

         

         

         

         

         

         

         

         

                                                                                                                  五、申报审批意见

        学校

        自评

        意见

        承诺

         

         

                  自评分数:

         

        负责人签字:                    (公 章)

                  202          

        主管

        县(区)教育部门

        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 章)

                  202          

        专家组

        意见

         

         

        专家组长签字:

        202      

        市教育局

        意见

         

         

         

         (公 章)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