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邯郸教育局! 今天是: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您目前的位置:365bet娱乐场>师生园地>正文

        老胡同的记忆

        老胡同的记忆

        李 强


        说起来老胡同,遍寻有些年代的城市里,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均有过它的踪迹。而我,生长在邯郸的人,深切理解着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的悠远、富足。我愿意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从童年记忆里的老胡同开始,慰藉过往,伴行晨阳。提起老胡同,关于她的印象总会被一些熟悉的记忆符号,如青石铺的小径、白色泛黄的窗棂纸、几把破洞的藤编椅子、刻满沧桑的老榆树等等,不断敲响,不断唤醒。

        也许是春天,朦朦胧胧的。妈妈牵着我的手,沿着中华路(时称)往姥姥家步行走。从中华路往西一拐,就是我非常熟悉的和平路了。走这么远的路,妈妈会剧劳一下小馋猫的。和平交易厅路口南侧便道牙子上,有一家国营的小饭庄,支着一口平底煎锅,伴着面香、肉香和连续不断的“滋滋”声一个个焦黄的肉盒子便出锅了……姥姥家的胡同还需要再往前走,我拎着用黄色草纸包着的肉盒子,只一心盼着早点儿回姥姥家安安生生地吃。

        姥姥家所在的群众胡同两侧,是一个一个的大院子排在一起的,这里的院子一般长方形制的多,偶尔有近正方形的。井就在这一片房子的中心。院子里面住着几家,都是共用一套大院门,三五间房一户,对面、前后可做邻居。院子大点儿的,每家门前能种葡萄或石榴树,一个不大的笼子里养着下蛋的鸡、看家的大鹅。院子小点儿的,就是堆着屋里放不下的破烂儿,或是搭个塑料布棚子。这里都是平房,很多是泥坯墙,听姥姥说,住在这里的人最担心下雨天,因为没能力重修房子,突然的轰隆声,总会搅得人心里不太平。

        在这片胡同的中间位置,有一座防空洞,整体都是水泥修葺的,像是圆形水桶斜着扣在地上,人口处是一个拱形门。它可是我和玩伴儿最喜欢的,我们比赛,看谁顺着斜坡最先爬到顶上,看谁滑下来得最快,看谁藏得让别人找不到,看谁能最大声地读出来刻在上面的那四个字:“人一民一防一空”。我们还比赛摔跤,看谁有劲儿长大了,才能保家卫国!

        就到家门口了,我看着几步台阶之上的井台儿,更亲切了。姥姥家的院子朝东开门,门口正守着一个大井台儿,吃水方便,没有自来水供应的过去,这是最重要的事。附近的五条胡同都以这里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去。宽宽窄窄的几条胡同里,四季变迁,人来人去。碰巧是邻居爷爷在用辘轳打水,笑着逗我说话。打水可是一件显示勇气和本事的活计,我转不动辘轳,也提不动水桶。我看到每家来打水的,都是身强力壮的人。井台边上的大石头都是溜光水滑的,要么结冰,要么湿滑,我不敢上去。夜深了,月光照在井边方方正正的大石块上,生了寒气。夏天,玩水的天性爆发,借着大人们打水的间隙,孩子们撩水、泼水,你追我赶的,大人们呵斥的声音从早到晚就没有停过。井台边上的水汽凉凉的,太诱人了,一把扇子实在抵不过兜头一盆子井水痛快。

        小姨照例每周日都会在姥姥家等着我们娘儿俩,约着妈妈去胡同口逛街,对这儿,我印象深刻,顺着姥姥家的宅子旁边向北的一条胡同,是今天邯郸市规划设计院的位置。那棵着名的老槐树,也在旁边,胡同的开口向北,与和平路呈“丁”字形,开口的对面就是着名的零售百货商店。再往北呢,还是胡同,一直延伸到了和平交易厅附近。在邯郸老城里,胡同是四通八达的。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商品经济刚刚起步,人们收入多了,商品供应的渠道没有全部放开。于是,国营零售百货商店成了老百姓买东西的重要场所。这段和平路是邯郸市区里数得上的商业区,南关口的老户们见证过它的高光时刻。那时候,周日或者逢年过节,“到市里去买东西”是最应景的口头语儿“老二零”和“老五零”就是必选。早上,人们从四面八方走上和平路,直奔百货商店。中午十一二点钟,和平路与中华路交叉口、一直到和平路与陵西路(时称)交叉口,人挤人、人靠人、人推人,必定是水泄不通。大路两旁的国营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路上的卖家没有一家是闲着的,有煎肉盒子的档口,有珍积成烧鸡的铺面,有富贵绸缎庄,有人民照相馆,有精益手表店……胡同呢,在这里纵横交错。

        众多商家里,最出名的当属两家国营零售百货商店。一家在邯山街上,就是今天的阳光邯山商场,过去的名号是“五零”,全名我说不好,大概是“第五零售百货商店”;一家在我姥姥家这边的胡同口,和平路路北,坐北朝南,名号是“二零”。七八步台阶拾级而上,人们蜂拥而人。抱着孩子的大人们,干脆和孩子一起趴在柜台上,抢着喊服务员拿东西;领孩子的,大人一手紧拉着孩子,一手把住柜台边,生怕给挤出去。小孩子透着下面的玻璃看橱窗,看得眼花缭乱,看得喃喃自语。柜台上,有一字排开做衣服的面料,后面的货架上放着可以保温的暖水瓶,新式的收音机,各式香甜的糕点……从早到晚,这个热乎劲儿,从大马路传到了小胡同。

        一闪念,换作一个清晨,我从胡同口又走进去了,依着熟悉的老土坯墙,我瞥见好像仍有细嫩小手指划出的一道一道的、时断时续的波浪线,往深处而去。抬头一望,恰巧太阳公公在笑嘻嘻地抚摸着胡同尽头的那老槐树。青石板磨得像镜子,一照一映,色彩陆离变换,是影子,是记忆,更是梦境。我愈是靠近,愈是激动,愈是心生欢喜。嬉笑声、奔跑声,在窄窄的胡同里回响起来,多么熟悉的声音,是我儿时的玩伴们,他们迎着我跑过来了,纯真、甜美地笑着,接着从我的身旁穿过。于是阳光亳不吝惜地轻拍、叮嘱着他们的背影,不用急了,哪有不打招呼就匆匆赶路的呢?我记不清,在那个时候是不是流泪了。熙熙攘攘的大街道上,他们已经融在其中了,难寻踪迹。我大声喊着他们的名字,大声笑着,幸福地追着他们。

        姥姥家的宅子在南关口附近的群众胡同里。今天走过去看的话,就是和平路与陵西大街交叉口的东南角这一大片,在一座商场的基础上,尚存着三两条胡同,从市三医院往南走着还有,老建筑剩的不多了。老人们就读的南关小学,如今也是很崭新的样子。我哥哥在那里上的小学,我去玩的时候,都是一排一排的红瓦青砖房,黄土地的操场,跑起来觉得很大。

        爬格子时,我随着梦境回到了无比熟悉的那个年代,段落中的每一个字可是沉甸甸的往事回眸,一阵一阵的暖流总伴随着敲打声抑制不住涌出来。时光匆匆,没有给过谁一个回去修补遗憾的机会,哪怕是再尝一次肉盒子的浓香味道,或者是让妈妈拉着手再走一趟回姥姥家的路边走边看,或者是随着人群挤来挤去也不躁不急……

        走在今天邯郸的大街小巷,那嘈杂无序、物资短缺的场面已经渐行渐远。日子好了,我们住进了高楼大厦,舒适便利,不用为了过年过节领票抢购家庭用品,不用早上睡眼婆娑地排队倒马桶,小孩子们也不再成群结队地满胡同跑着喊着玩儿了……时代的进步,为我们筑起了顽强骄傲的心城,告慰了祖辈父辈奋斗追求的愿望,同时悄悄地带走了我们各自不舍的些许点滴。

        我眼中的老胡同,深邃,遥远。我心中的老胡同,踏实,纯粹。

        这是我的记忆,我在期待我们共同的记忆,汇聚成河,一起向未来。

         

        (作者系邯郸市钢苑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