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8-29阅读次数:44326作者:刘剑利来源:
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转变观念尤为重要。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除了丰富的知识,精彩的讲解,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邯郸科技信息工程学校实施了“136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即:1+1课堂模式,1节预习课(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1节高效课堂;3种课堂形式:预习、正课、实训;6大上课环节:目标导入,小组讨论,合作展示,点评解惑,课堂评分,当堂检测。
导学案的编制136:10%的复习;30%的以旧带新;60%的新知识。10%的知识复习,对于上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巩固复习。30%的内容以旧带新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复习巩固的同时引出新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60%的新知识内容,让学生自我探究并配有习题。这样的导学案解决了两大问题:旧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新知识的引导和学习,不再向其他时间伸手。这样的导学案容量大,小台阶,高密度,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老师得心应手,学生学习水到渠成,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课堂时间分配136:即课堂50分钟分别按照1:3:6的比例,划分为“5+15+30”分钟。10﹪的时间预热目标导入重难点(5分钟)。30﹪的时间讨论合作探究(15分钟)。60﹪的时间展示点评提升交流与碰撞(30分钟)。
教学结果136:确保10﹪的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全部知识。至少30﹪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全部知识。争取60﹪的学生通过展示点评互动质疑掌握全部知识。
普通老师只能解释知识,中等老师会演示知识,优秀老师则是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通过“136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要让他们透彻、深入地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能说得出、做得对,还要讲得透,成为小老师、小专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他们打造成高、精、尖的好苗子。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教师要改变固有的知识灌输、知识传递的形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切实改变知识的获取途径,放手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实施136高效课堂,是我校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重大尝试,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彰显了我校的特色教学魅力。
(邯郸科技信息工程学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