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1-15阅读次数:65042作者:刘剑利来源:
目录
1、 学校情况 1
1.1 学校概况 1
1.2 学生情况 1
1.3 教师队伍 1
1.4 设施设备 2
2、 学生发展 2
2.1 学生素质 2
2.2 在校体检 3
2.3资助情况 4
2.4 职业发展 4
3、 质量保障措施 5
3.1 专业动态调整 5
3.2 教育教学改革 6
3.3 教师培养培训 8
3.4 规范管理情况 9
3.5 德育工作情况 13
3.6 党建工作 14
4、 校企合作 15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5
4.2 学生实习情况 15
5、 社会贡献 15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5
5.2 社会服务 15
5.3 对口支援 15
6、 举办者履责 16
6.1 经费 16
6.2 政策措施 16
7、 特色创新 17
案例一:“分组探究、项目驱动、学分竞争”教学模式
18
案例二:实施“五项育人”提升育人质量 20
8、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1
8.1 主要问题 21
8.2 改进措施 21
邯郸远大发展中等专业学校2019年度质量报告
2019年,邯郸远大发展中等专业学校严格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发布210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冀教职成函 [2019] 49号)的精神要求,对照报告编制提纲,进行采集、统计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邯郸市远大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是经市教育局审批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邯郸市邯山区南环路中段,占地118亩,校舍建筑面积达6866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536.29万元.现已建成教学楼、实训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图书馆、食堂以及各类配套用房。学校以“追求真、善、美、培养有爱心、有教养、有技能、有担当的人”为办学理念,形成“环境优美,模式新颖、师资雄厚、设施先进、校风严谨、文化浓郁”的办学特色,真正实施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与先进理念对接,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1.2学生情况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校人数282人
专业名称
学制(年)
在校人数
电子商务
3
242
计算机应用
40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本科学历以上21人,高级职称教师5人,专业课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为57%,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人,双师型比例达52%,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师生比到达1:14,学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全体教师每年参加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并多次派出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加强技能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提高学习与测试。建立健全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并严格执行与实施,学校以优化“双师”结构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不断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培训、下企业锻炼、参加技能大赛等形式,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亲自参与企业实践,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1.4 设施设备
学校有6个专业实训室,10个多媒体教室,电脑350台,教师队伍配备办公设备现代化,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6382元,生均实习工位数1.1个,纸质图书5000册,生均图书18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思想政治上学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安全、服务、质量、合作、创新”工作新思路,以学生学会做人为前提,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创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校园。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德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以爱岗创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二是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组织好跑操运动、班级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文艺活动等寓意育于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课堂教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着手制定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建立全员德育制度,形成人人育德、课课育德、出处育德的新机制。
文化课学习。学习高度重视文化课教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开全、开足文化课。今年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技能合格率99.2%、体质测评合格率95%。
2.2在校体验
学校自然环境幽雅美观,学习生活设施齐全,教师综合素质优良,实习实训设备精良,安全管理网络健全,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成立课堂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课改实施方案,继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理论课堂积极倡导“让学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综合素养。专业课堂积极推行“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构建多样化课余生活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为了解学生在校体验效果,及时改进学习各方面工作,学校随机选取同学作为代表,共计100人,进行了调差问卷。
2019年度邯郸远大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体验满意度总表
满意度测评项目
2019年
理论学习满意度
95%
专业学习满意度
96%
实习实训满意度
9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征集励志、教育、文化名言,形成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二是利用文化橱窗和LED电子屏展示校园文化,定期更换内容,使之成为沟通信息和思想交流的阵地。三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楼层文化。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的各种空间,如过道、墙壁、等,围绕相关的教育主题进行合理布置。教师办公区建成“名师走廊”、教学区域文化每处一主题,每处一特色。这些文化活动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通过学生对学校餐厅是否满意、对学校的住宿条件是否满意、对学习的日常安全措施是否满意、对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否满意等14个方面对在校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校园文化满意度97%,社团活动满意度98%,生活满意度98%。
2019
校园文化满意度
97%
社团活动满意度
98%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学校自我防范能力,全力维护校园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召开了安全排查专项会议。学校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督导室督查力度,保卫处、督导室、后勤服务处等处室主要负责。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安全部署本学期的重点防范工作,在全校及校园周边开展了“拉网式”安全排查。学校开展校园安全讲座及演习训练,为学生的校园安全、校园生活提供保障。
校园安全满意度
98.3%
校园生活满意度
2.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严格执行上级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邯郸远大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认真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做到制度上墙,评选公开透明,确保了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严格落实。其次评审小组对照评审标准,认真评审,确定资助学生名单,并报校长室进行审核;最后经校长会办,确定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名单,同时以书面方式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国家助学金发放下来,学校严格按程序及时发放,专款专用,确保奖励资助政策执行到位,无任何挪用、拖欠等违规现象。
2.4职业发展
学校牢固树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应经济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见习递进式的系统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1)立足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学校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上,学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完善专业建设机制。立足地方主导产业,对接地区产业发展,定期开展专业结构调整研讨。
(2)专业建设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特色。在专业建设中,学校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制度,由专业带头人监督各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3)建立人才培养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趋势,不断延伸专业链或增加专业方向,定期调研论证,为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4)促进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科学制定并滚动修订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要对接产业优化课程设置,依托工作岗位开展教学活动,落实“产教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提高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技能与职业标准的吻合度。二是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开展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按照实事就是的原则,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学校重点推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各专业从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课程设置建议等方面对相关行业企业及学校进行了调研,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不断分析论证,研究讨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人才素养要求,持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年度修订任务。现已完成2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2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开展了一下工作: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校经过调研论证后,编制和修订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坚持行动导向教学原则,采取项目化、任务化、模块化等形式,细化教学单元,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技能点,增加实训教学项目,强化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努力提高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明确教学团队。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
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为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学校规范教材征订及使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广泛运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技法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题教学实效性,同时,通过社团二课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学校目前开设了以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要求的必修课,公共基础教学内容占30%,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占50%的比重,在人才培养上,不丢弃基本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同时又以实际教学为中心和突破口,通过“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以实践教学促理论教学,将德育要求和企业文化纳入操作范围。各专业均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艺术等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课,有的专业还根据专业需求开设了礼仪、心理健康、书法等课程。
(4)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学校构建和实施“阶梯培养、绩效考核”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制定和执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考核办法》,形式师资队伍阶梯培养的长效机制,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20人。同时,通过《教师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教师进行学期、年度和聘期绩效考核,打破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的传统,积极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做好课程建设开发。各课程研究团队定期进行专业调研,及时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使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对文化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依据专业所需,确定教学内容;二是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删减专业课教材中“偏、难、旧”的内容。三是及时对课程标准、考证要求和类型进行调整,确保新内容的贯彻执行;四是发挥教师团队作用,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以骨干教师培养和实训条件改善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学校“教产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构建了“模块化、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应用专业构建了“校企融合、教产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信息化教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以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组织校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处优秀信息化教学作品。现所有教室和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实现了校园网络“班班通”。所有教室均能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高标准建设专业实训室。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实验实训室是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场所,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基本保证。我校是中职学校中率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之一,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不断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和实训设施建设,进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已具一定规模。此外,我校在专业实训室建设方面也拥有了完备的实训设施,我校还出资购买了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学模拟软件,配备了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实训室主要是为了相关课程实训提供软件训练教学平台,安装有现代专业学习和模拟实训软件。能够通过实训课的训练,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商业化应用过程,并由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现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与积累教学资源库,学校已建成教学网络平台和2个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目前拥有计算机350台,多媒体教学教室10间,又投入资金建设智能化数字校园平台,该平台包括办公OA,教务管理、人事管理、网络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合理选用教材。根据我校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以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为依据选用教材;德育课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审定的国家规划教材;文化基础课统一使用省规划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以各专业教研组确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为主,专业技能课按照升学、就业两个方向进行征订。同时,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还开发了部分校本教材,作为补充性教学内容使用。在教材使用方面,我校从未使用过非法出版物、盗版教材以及私自翻印教材。
加强国际合作。学校不断探索专业建设的国际合作道路,引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我校。这标志着我校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向国际接轨又迈进了一大步。
3.3 教师培养培训
(1)学校一直以“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突重点、优化结构”的原则,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明确。制定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建立了专业负责人制度,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校本教研中,要求教师围绕课程、课堂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经验”反思,通过案例分析、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着重解决如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如何提高教师整体素养问题。注重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学会分析和思考,注重总结、提炼教学案例,积极撰写教育研究论文,有“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3)突出技能训练。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学历达标,又要动手能力过硬,每人制定技能达标计划,通过努力使专业技能考核均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钻研新技术。
(4)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内容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教师评价方面,侧重对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成果的评价,以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的维度来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釆取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把学校的考评制度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带动教师整体发展。
3.4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依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课时量达标;学校按学期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课;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教学秩序良好;定期举办学生技能竞赛。学校修订了《教学工作管理规程》、《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德育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全校管理环节的全覆盖。学校设有督学办公室,建立了科学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运行机制,动态、适时、有效地监控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一是严抓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修订教师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备课及上课。对备课的格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作了新的调整,注重教学设计。倡导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课堂实效。严谨治教,狠抓教学各环节的常规,细化各环节管理。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出勤及课堂纪律为突破口,狠抓学风建设;认真落实教学管理规定,狠抓课堂秩序管理,严格考试制度,进一步推动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教务处、督学办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狠抓教学检查,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务处每学期全面检查三次,做到一查、一评、一通报,对发现的问题记入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另外,教务处还派专人负责每天教学常规检查和记载,及时发布《教学日志》,杜绝了随意调串课、迟到、早退、旷教等不良现象,保证了教学运行有序。二是突出实践教学管理。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编排实训计划、实训教学进程表。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所有实习项目做到训练前有计划方案,过程中完成实习报告,训练后总结评比,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设计、管理与开合,实践教学质量高。三是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5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学生管理。我校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无违规注册学籍行为;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坚持德育为首,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为切入点,以“育人”教育为主线,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管理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学校制定实施了《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文明行为公约》、《学生考勤制度》、《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等一整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人,使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有了良好的遵循和保障。学生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下,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校每天都有值班值宿人员,值班人员负责每天常规检查、公布,学生处定期对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及时发布督查通报,学生会每天对班级常规独立检查、考核,每天公布检查考核结果,并纳入到班级月常规量化考核。学生处每周日晚召开班主任例会,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管理知识,并通报上周存在问题,布置本周学管工作。每月召开学管工作例会,通报上月班级常规量化考核排名和存在的问题,布置本月工作重点。所有考核结果都与班主任津贴、评优等挂钩。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每年秋季学期校学生会进行招聘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学生处审核资格,举办竞聘演讲,入围学生试用两周合格后正式成为学生会成员。平时注重对学生干部工作的指导和培养,定期召开学生会工作人员会议,班长会议,团支书会议,帮助学生干部总结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表彰先进,布置工作。经过不断培训,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日常管理、学校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定期举行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针对不同素质层次的学生举行了一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专题教育活动。针对中职学生耐挫能力差的问题,学生处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学生,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保持健康心态;对违规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管理,给他们提要求,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遵纪守法,不出问题。经过不懈努力,许多有问题的学生思想已经得到转化。规范学籍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档案齐全,收集、归档、保管工作规范,学籍注册登记、信息异动更改及时,学籍管理系统运行正常,毕业证书发放及时准确。加强实习管理,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中职生“五不得”要求,由实训办负责学生的务习管理,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职责明确,方案周密,学生实习教育、检查、信息反馈、考核评价、反馈等档案资料齐全。
(3)财务管理。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文件,领会财务工作方面要求,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着重加强固定资产账目的核算,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执行收费公示,不乱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代办费实行多退少补,等等。学校资产管理有专人负责,资产使用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使用人员即为责任人。固定资产台账齐全,账物相符。
(4)后勤管理。学校成立了以后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后勤处主任为副组长的学校后勤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和岗位规范,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形成了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创设良好氛围。我校本着“以
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人文环境,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绿化景点和校园文化相得益彰。(3)加强食堂管理。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学生食堂炊具齐全,内部照明、通风、排烟、污水排放设施完善。从细处入手,严把食品采购贮存关,确保食堂环境与餐具卫生;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完善食堂常规管理制度。制订了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营养卫生知识讲座,利用广播、文化墙等形式向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宣传,学校食堂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监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小初安全隐患,努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食堂、寝室、微机室、保管室等重点部位及教学、办公等公共场所按要求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定期维护、更换。安全通道畅通、安全出口标识符合要求。
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我校始终将抓教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立身、质量立校意识。一是设立专门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建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能根据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备人,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基础教研作用。二是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精品课竞赛活动。青年教师全员参与,教务处精心组织,活动成效显着。
(7)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已建立起数字化校园,搭建了网络办公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正逐步推广使用。本年度教学系列管理已启用信息化管理程序,明年将逐步铺开。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育学院的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和区“赛马场”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3.5德育工作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的育人方针,牢固确立“个个能成功,人人会发展”的德育理念,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管理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
德育教师队伍齐全,业务能力强。按课程设置要求配足配齐德育教师。德育课有大纲、有教材、有计划、有课表、有教师,保证了德育课的正常教学。学校还定期派德育教师外出培训,德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讨德育课活动教学方法。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浓郁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一直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传承和创造,积累了一定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同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又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师走廊都挂有励志名人画像等,教室内部根据各班专业特点设置标语、展示创意、彰显个性。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一是开展“军校共建”活动。坚持新生入学开展军训活动,为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等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围绕专业学习开展活动。如组织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技能竞赛、运动会中融入急救操作比赛项目等。三是结合政治教育开展活动。每逢大型节日或纪念日,不失时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举办一年一度的专业技能比赛、庆国庆等大型活动,培养学生政治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四是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趣味运动会、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通过开展活动,促进管理,增强了向心力,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五是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团委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献爱心慰问、在校内清除卫生死角、到社区开展义务卫生宣传等活动。
3.6 党建工作
1.健全党建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管理体制,成立党建办和调整党支部。调整了党委委员的具体分工,细化工作职责。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严格落实县局党委意识形态教育,制定本校意识形态实施方案,加强党员干部、教师队伍、师生养成、宣传阵地管理。 2.推动德育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重视作风建设。学校5月、7月、9月集中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专项会议,学习十九大理论文章,全面弘扬正气,塑造教师新形象。各考核部门还与全体教职工签订承诺书。重在提醒全体教职工思想上重视,行为上慎重。二是要求教职工以身作则。坚持“教学研究有作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全面实现“中国梦”,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家乡,服务建湖经济。三是开展读书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知识竞赛、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青年沙龙、职工社团等学习文化共建活动,提升师资队伍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细化党委委员工作职责,完善党支部组织构成,成立支部委员会,提高组织凝聚力。每月20号按专题开展党日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强化专题学习。先后开展了 “学习十九大精神,办人民满意职教”、“不忘初心”、“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助教师幸福学生自信”,等专题党课活动。二是开展干部学测活动。围绕《新党章》,考查党员干部对新党章、十九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三是灵活学习方式。每周五党委班子、部门负责人行政例会,每周教职工周前例会,每月干部例会进行学习,提升了全体教职工的精气神。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学校建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融合工作实施办法》、《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性地开展校企合作。
4.2学生实习情况
建立了《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见习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强化领导,学校成立实习就业领导小组,学生处、教务处为成员。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以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
5.2社会服务
我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活动。开展了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献爱心等多项社会服务活动。
5.3对口支援
学校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励志成才,汇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加强与升学、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抓党建促脱贫,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在全校扎实开展党员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血肉联系。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我校强化党委领导学校发展方向,现有校级领导3人,中层干部10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领导结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业务素质过硬,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校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各专业部第一轮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部门所需的90%课任教师,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学校修订了一套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校管理各环节的全覆盖。制定了《教师建设规划和培养方案》,建立师资队伍引进、培训、晋级、奖惩新机制,着力打造专业带头人、“双师型”素质教师、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四支队伍,引领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形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7. 特色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推进、项目课程的实施、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深入探究该模式下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中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项目驱动”教学环节的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实施摘要:明确任务、剖析新问题;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作品展示、点评总结;项目实战、巩固创新。
情景一:由校长倡导和策划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精英班”,开班近一月,其呈现形式、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探究,教学模式与众不同。这里看上去像个实训商务店铺,让组织结构、授课形式、学习秘籍、师生并蓄、研习一体等在分组探究,项目驱动,学分竞争中,彰显特色
情景二:组织架构新颖别致——由22名学生分设4个小组,12名教师设置2个小组,各组都有自己的组长、组名、口号、组规;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花名”、积分表,课桌似业务柜台,小组似运营团队,队员任务满满,压力胜出责任。课前课中交流、互动、做项目,学业考务中的调度+激励,纪律+素养,同渡划桨,激情飞扬,此起彼伏。
情景三:学习秘籍竞争给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一直是困扰职教教育的“瓶颈”。这里的“精英班”运用人性化、激情化、竞争化的手法,将心理学、教育学、经营学等融会贯通。为准职业人规划了未来岗位的“知识谷”,当下各自专业成绩的“活坐标”,分别你追我赶“培优补差”。同时,老师当“师傅”,学生当“掌柜”,在竞争中碰触火花,使学习业态由“我要学”的苦熬变“我要学”的愉悦。
情景四:研习一体“真枪室弹”——在课堂上,校长老师的课程命题和教材读本,用前的信息容量、实战的操作要领、诱人的典型案例,宛如点石成金般的打开心扉,释放内涵,多为收益。在研讨中掌握了电商专业知识的核心点、职业生涯的“圆梦”点、品牌营销的“红利”点:在习练中凝神聚力破难题,兴高彩烈做项目,真枪实弹学本领。
总结:经过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究和探索,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喜好浓厚,学习目标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锻炼学生处理理解实际新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案例二:实施“五项育人”提升育人质量
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和理念,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努力提升育人质量,我校强化人本观念,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注重以“五项育人”举措提升育人质量,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
(1)围绕“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在学校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下,通过“五项育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把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宽基础,高技能”的新型技能人才。
(2)实现德育内容系列化、管理制度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的德育活动路径及策略。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五项育人德育教育模式。
(3)“五项育人”的实施
1.教书育人。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因此,我们在职业教育中,既强化"教书”,同时又强化“育人”。(1)贯彻改革理念,教好书。严格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知识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的改革创新,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2)培养职业素养,育好人。要求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管理育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了《学生文明行为公约》、《学生考勤制度》、《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人,使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有了良好的遵循和保障。学生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下,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3. 服务育人。教师在对学生的各项服务中,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体现良好的服务水平,以“正能量”积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良好服务的同时,学会服务他人,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患者、服务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4.环境育人。以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和优雅健康的人文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校园环境。打造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实施“绿色教育”,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环保及生态建设意识等,从而达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实施受熏染”的效果,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操的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2 )人文环境。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育人品位和效果。一是布置有特色校园环境。学校校园、走廊、教室、宣传橱窗除悬挂部分名人画像或标语性内容外,还通过学校板报、学习园地、校报、电子屏上进行一些学生技能大奏及获奖实景、专业介绍、校长与学生合影、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事迹等图片或宣传画的展示。这样既贴近学生实际,又生动活泼,使学生起到强化认知、树立目标、明胸榜样、激励励志的效果。同时我校校园广播也在德育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校广播站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努力培养和发现人才,充实播音员队伍,以“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弘扬校园主旋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及时报道校园新事、好事,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时代气息,激浊扬清,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享受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及其他广播节目,使整个校园弥漫浓厚的青春气息。
5.活动育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围绕专业学习开展活动。如: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运动会中融入急救操作比赛项目等。
通过“五项育人”的实施,树立了教师队伍“专业有德育、德育为专业”的育人理念。建立了长效育人机制,优化了德育工作,突出了专业教育、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教育、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建设,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8.1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运用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专家把脉,尤其是在,“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新的探索。
8.2 改进措施如下
一是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
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
二要紧跟教育厅的战略部署;
三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利益,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