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6-08阅读次数:54548作者:孙永建来源:
张瑞荣,女,魏县一中校长,2014年被市教育局授予“焦裕禄式校长”荣誉称号。
1980年师专毕业至今,她已在教育系统工作了35个年头,其中,在校领导的职位上已经干了20年。2005年,魏县县委一纸调令,要她到县一中工作。当时的一中,高考成绩全市倒数,生源大量外流,学校又刚刚经历搬迁,欠的外债高达5300多万。作为校长,张瑞荣不敢有丝毫懈怠,要么不干,要么全力以赴,既然选择了一中,就只能前进。值得欣慰的是,八年过后,魏县一中本科上线由全市倒数,跃居全市第二名,并且先后有了北大、清华的突破。从08年至2013年,连续六年荣获“邯郸市高考优秀奖”。
张瑞荣清楚地记得,她到一中上班的第一天,承包商就给了她一个不寻常的“见面礼”。因为学校债务问题,建筑商组织了上百名民工挑着白旗,锁住了学校大门,围堵了学校办公室。面对拥满楼道的人群,张瑞荣从办公室搬出一个凳子站了上去,面向他们鞠了两个躬。她说:第一个躬,感谢你们为一中的建设付出的劳动;第二个躬,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如果你们相信我,三天后,你们派代表来和校方谈判还款事宜。随后,在了解了有关情况后,她开始与他们谈判,据理力争,不合理的合同坚决整体废除,对于陷阱条款坚决挤掉水分,经过艰难的大量的工作,合同实现全部审计重新签订。在一次次奔走化缘中,一次性争取到政府资金770万元,加上从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几天共计消除了近3000万元的外债,困扰一中最大的问题——经济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件事当时在一中很是振奋人心。
考虑到眼下都是乱哄哄的工作现状,她想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学生纪律管理,整顿教师队伍。
针对当时学生管理混乱的问题,她就明确提出五不准:“不准上网、不准打架、不准破坏公物、不准谈恋爱、不准携带手机。”这五不准是高压线,触不得;是红灯,闯不得。无论是谁,只要触犯,她们都坚决严肃处理,直至今日,她们仍然在扞卫着这个铁的纪律。
作为校长,必须坚定“依靠广大教师办好学校”的思想,如何调动每一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为此,张瑞荣依靠团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惩制度,着力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坏干好一个样”的问题。她们先后多次大幅度调整了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课时补贴,并制定和完善了各种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凡在一中有评优、提拔等各种好事,必须出自一线课堂。其中一个老师托着关系要去办公室,她说为什么要去啊?他说,在办公室工作提拔得快。她立马正言相告他:趁早断了这条路,想进步是好事,但必须进课堂,除此之外,没有它路!
她到一中头三年,没有提拔一人,2008年,提拔了8名中层干部。这8名同志全都是一线老师,这些人有威信,能服众,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刚性的制度一旦制定下来,必须坚决扞卫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校长,还要统筹各方因素通盘考虑,做到“刚柔相济,严爱相加”。在她们学校有个严格规定,不准带孩子上班。结果有一天,还真有一个女教师带着孩子来了。她躲躲闪闪进了办公室,结果还是被张瑞荣发现了。女教师一看是校长,脸“腾”的一下红了,正想解释,张瑞荣马上打断了她:上课时间快到了,你去上课吧,孩子我帮你看会儿吧。看孩子时,从孩子嘴里断断续续知道了,这位女教师的丈夫没在家,公公陪婆婆住院去了。等课后女教师忐忑地来到校长办公室,张嘴就是:对不起,张校长!她走过去拉她坐下说:“今天,我应该表扬你。遇见这种情况,你没请假,还坚持来上班。该道歉的是我,是我没有好好考虑到咱老师的处境。”从此之后,这个规定的后面多了句话:特殊情况向校长说明后,可以区别对待。
“自身清,处事公,师生冷暖装心中。”她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她的座右铭。不怕老师麻烦她,老师有事求她们,她认为这是贴近老师的好机会,给老师注入工作动力的好机会。老师买房、孩子上学、父母看病,凡是有事找到她,她都会积极去办,并乐此不疲。刘付明是她校的教学骨干,家属在成安县工作,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难题,张校长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找县领导说明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将他家属调到魏县。
为了一切学生,这是她们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校工作的落脚点。在对待学生教育上,尤其是对待“双困生”(成绩差、纪律差)的教育上,她提出了“托底教育”这个理念,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2008级学生刘延周,由于家庭环境特殊(父亲残疾、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从小缺失关爱,性格内向孤僻。入学后,情绪低落,逃课厌学,成绩也滑向倒数,张校长了解到情况后,每周都至少找他谈一次话,从生活上也给予照顾,天冷送棉衣棉被,定期给他生活费,几番工作下来,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彻底的转变,2011年还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河北农林大学。在学校食堂伙食上,她对承包商说:“炒菜你可以适当加些利润,但馒头米饭决不允许赚学生一分钱,因为我这里还有几百个穷人家的学生,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吃不上饭!”
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魏县一中有5500余名学生,400余名教职工,一个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大家都在看着你。作为校长,她敢于向全校几千名师生讲:向她看齐。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凭借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全校师生负责的一腔热血,她做到了。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早上6点到校,晚上10点离校,每周最多休息一天;坚持每天检查早晚自习;坚持有准备的深入一线听课;坚持每周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她认为,没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的了:工作,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