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0-22阅读次数:3928作者:孙永建来源: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B
邯教办〔2018〕第126号
对政协邯郸市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361号提案的答复
李占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案收悉,现就我市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将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创新举措,深化改革,教育公平度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全国研学旅行实验区”“全国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和“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新华社内参曾报道我市教育改革经验,我局连续三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相继承办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全省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现场会、河北省校园足球现场推进会、河北省教育科研工作座谈会暨网络教研观摩会等全省会议,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高考在连续四年攀升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达16人,稳居全省第三位,本科上线人数增长23.98%,上线率提升5.14个百分点达到79.56%,名列全省前茅。中考优秀率、合格率、综合率和生均成绩逐年攀升,创历史新高。弹性离校、推迟中小学上课时间、“一供餐两托管”、民办学校电脑派位等惠民举措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一致好评。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邯郸市中心城区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启动了《邯郸市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邯郸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高中教育质量三年提升工程”,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连续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两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各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出台专门意见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
(二)多措并举,基础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1.坚持“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推进和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基本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新建、改建幼儿园,通过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扩大资源。仅2017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0余所,2018年,全市预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5所。二是大力度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健全、完善了以政府和集体办幼儿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农村教育“三为主”发展模式,构建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辐射带动村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三是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继续推动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通过奖补、政府购买服务、师资培训等方式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四是强力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承担了“扩大普惠性资源”和“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两项重点任务。市教育局制定了《邯郸市“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工作实验方案》,成立了邯郸市实验区工作推进小组和专项推进督导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和专题培训会,并对实验任务进行了分解,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深入推进项目实施。
2.坚持优质均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成效
一是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重点保障范畴,着力构建城乡一致、校际平等、农村和山区学校优先发展全市统筹的资金保障体系,确保法定投入逐年增长。2017年,市内三区及市本级教育经费总投入39.33亿元,较2016年34.15亿元增长了15.2%。其中2017年改善办学条件及基建投入6.59亿元,较2016年4.69亿元增长了40.5%。二是制定了中心城区和农村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对占地不达标的学校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新建住宅小区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为全面改善全市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市“全面改薄”工作已累计完成资金投入29.6亿元,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全面启动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规划,2018-2020年,主城区共实施70个学校建设项目,其中:高中2个、初中14个、小学30个、幼儿园24个。通过三年行动,将新增高中学位7500个、初中学位15120个、小学学位31320个。到“十三五”末,主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初中学校平均班容量降至50人左右,小学平均班容量降至45人以内,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四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我市按照“一个平台、六大中心、五个覆盖、市县校三级架构、宽带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框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5亿多元,构建了教育管理、资源应用、网络教研、师生学习、视频会议和网络电视教学等六大中心,推进了“五个全覆盖”(内网、外网、无线WiFi、视频会议和网络电视覆盖到市、县、校),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全部覆盖,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信息化体系,建立了名师网络学校,已录制上传课程200节左右,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3.坚持改革创新,普通高中教育水平逐年攀升
一是明确办学方向。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级示范性高中以“优质+特色”为方向,市级示范性高中以“特色+综合”为方向,一般高中以“普及+多样化”为方向,职业高中以“职业技能+文化素养”为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各高中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二是精准发力对接新高考。河北省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新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考核、保障机制等实施策略与办法,并确定了20所学校作为邯郸市生涯规划、选科走班试点学校。三是全面启动中考改革试点。我市作为河北省唯一中考改革试点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将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制定了《邯郸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送审稿)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后报省教育厅备案,同时将搭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平台,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所有初中学校做好师资储备、学科科目备考、实验操作考试等相关工作。
4.坚持普特融合,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一是巩固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采取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努力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全覆盖、零拒绝的目标。同时,依托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中心,提供巡回指导和支持服务。二是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根据残疾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家庭意愿和当地特殊教育资源状况,通过普通幼儿园就学、特教学校就学、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接纳等方式,提高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方式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加强了市特教中心中等职业教育,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三是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市特教中心涵盖解决全市盲生和主城区聋、培智、自闭症适龄儿童的学前、义务、高中、职业教育以及各县(区)聋生的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坚持特事特办,有针对性的补充了特殊教育教师,采取“与专家对话,和学者交流,同名校联谊”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保证了特殊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勇于创新,基础教育改革成效显着
我局大力推进办学模式、县管校聘、级部制管理、一课一研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等改革。一是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名校带动工程,在推行“四种模式”基础上,近两年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组建紧密合作型、半紧密合作型、松散合作型教育集团,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师资、统一待遇、统一教育教学、统一资源、统一考核的“六统一”运行机制。主城区学校组建初中4个集团,兼并7所学校,高中3个集团,兼并3所学校。各县(市、区)组建437个集团,薄弱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发生质的飞跃。二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去年7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2018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目前这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三是级部管理改革。在高中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初中学校,实施级部制管理,明确职责,制定管理和考评方案,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一课一研”教研制度改革,抓实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五是推进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制,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推动实行县域内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偏远学校任职,提升校长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四)紧盯质量,基础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持续开展“学先进、提质量”工作,把学习教育先进地区的经验作为提升质量的有效抓手,不断扩大活动成果。一是抓培训,促提高。开展包括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等不同层级的挂职培训活动,组织一线教师和义务骨干到北大、清华、北师大、北外等知名高校研修学习,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教材编着的专家和全国知名学校的校长、学科带头人等对我市中小学校校级、中层、骨干教师分批次进行了培训。二是抓典型,树样板。每年分别召开一次高中、初中和小学教育质量剖析会、工作现场会、改革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三是抓评价,重常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的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不断增强学校、教师的质量意识。
(五)招校引智,带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大力实施“招校引智”,扎实推动“市校合作”。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对接,推进与北京市、天津市教育的联动,与北京外国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海淀区教育局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北师大附中、南开中学等合作办学已全面实施。引进北京教育对口支援项目,邀请数名名师来邯指导教学,培训师资。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市教育局与容城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在容城县挂牌成立了三所合作校(园)。
(六)减负增服,民生实事和惠民政策高语效落实
一是做好“延迟上学”“弹性离校”工作。“推迟中小学早晨上学时间”工作作为市委《2018年创制性改革事项》之一,市教育局综合考虑学生家长上班、学生安全、交通等因素,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提出了推迟早晨上课时间的改革举措,即全市小学生到校时间为8:20,初中生到校时间不早于8:00,并于2018年5月1日劳动节假期后正式执行。要求各学校统筹安排好学生上下午到校、放学、午休及课外活动时间,落实好国家、省关于学科课程、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眼保健操等。二是启动“一供餐两托管”项目。印发《关于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及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在稳步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确保秋季开学在主城区试点推行“午餐供应”计划和课后服务工作,改善学生膳食营养,减轻家长接送负担。三是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明确中小学生作业时间,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建立对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长期监测机制,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规范教师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行为,并对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等提出基本要求,切实落实“减负”要求。
(七)建立机制,学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局领导和业务处室包县、包校监管,通过签订责任状、召开现场会、开展督查等途径,夯实学校安全工作各岗位各负其责、专职安全管理岗位统筹监管的责任共同体。二是深入推进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在实现全市公办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向民办学校延伸,全市3219所学校落实了网格化管理,划分网格66135个。网格化覆盖率、巡查率、隐患上报率、隐患整改率等各项数据均实现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学校排查隐患283470处,整改完毕282748处,正在挂账督办722处。三是深化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周、防灭减灭日交通安全日、消防安全日、防溺水宣教教育、安全教育公开课等活动,坚持每月开展1次应急演练,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踩踏、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侵害、防食物中毒、防校园暴力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四是持续开展防溺水攻坚战。4月份以来,在全市开展了“防溺水攻坚战”,通过出台文件、召开会议、编写教育手册及开展知识测试、主题征文、微视频大展播等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并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家庭、学生全覆盖的防溺水专题讲座,覆盖到全市3321所学校和教学点,参与学生190余万名,18万余名家长通过手机点播系统观看。近日,市教育局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市、区)政府落实市委、市政府防溺水工作要求情况进行了督查。五是强化监督问责。坚决执行学校安全工作前置性处理,对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发生重大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您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邯郸市教育局
2018年10月18日
领导签发:杨华云
联系人及电话:侯朝发 6269956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员会。